簡 介 英文名Clavated calabash gourd Fusarium wilt異名瓠瓜蔓割病、瓠瓜萎蔫病 瓠瓜枯萎病是瓠瓜的一種主要病害。病株率在10%~30%,重者達80%~90%,重茬地甚至造成絕產。 [為害癥狀]瓠瓜枯萎病表現為2種癥狀。(1)初侵染。田間發病較早的植株,為越冬病原初侵染莖基部或根部引起的,初發病莖基部癥狀不明顯,或呈水浸狀淡褐色斑,此時植株的葉片自下向上開始萎蔫,中午前后萎蔫更為明顯,早晚可恢復常態,數日后不再恢復,從下向上逐漸枯萎;發病后期植株莖基部稍縊縮,呈淡褐色或不明顯,有的縱裂,潮濕時可見白色或粉紅色霉狀物,即病原的分生孢子叢及分生孢子,有時病部溢出琥珀色膠質物,縱剖病莖可見維管束變褐色。(2)再侵染。田間發病較遲的植株,為病原再侵染主莖的中下部分枝或節附近而引起的,初發病莖部癥狀不明顯,病部以上葉片陸續萎蔫,最后枝葉枯萎,病部以下葉片或分枝不萎蔫,拔起植株,莖基部及根部不變褐色,但根系不發達,須根少,縱剖病莖,可見病部以上維管束變褐色,而病健交界處以下維管束不變褐色。 [病原]病原為尖鐮孢菌葫蘆專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Schl.f.sp. lagenariae Matuo et Yamamoto,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分生孢子有大型和小型之分。①小型分生孢子生于氣生菌絲中,產生快,無色,單胞,橢圓形,大小(7.5~20.0)μm×(2.5~5.0)μm。②大型分生孢子鐮刀形,無色,兩端漸尖,有1~5個分隔,多為3個分隔,大小(27.5~45.0)μm×(5.5~10.0)μm。 [侵染]病原主要以菌絲體和厚垣孢子隨病殘體遺落土中或未腐熟的帶菌肥料及種子上越冬。厚垣孢子在土中能存活5~10年。病土和病肥中存活的病原,成為第2年主要初侵染源。病原從根部自然裂口或傷口侵入,在根莖維管束內生長發育,通過堵塞維管束和分泌毒素,破壞植株正常輸導機能而引起萎蔫。 [發生規律]品種間抗性有一定差異。發病溫限8~34℃,最適24~28℃。連作或土質黏重、地勢低洼、排水不良、地溫低、耕作粗放、土壤過酸(pH4.5~6)和施肥不足或偏施氮肥,或施用未腐熟肥料,致植株根系發育不良,都會使病害加重。形態特征生活習性防治方法(1)農業防治:選用抗病品種。用無病新土育苗,采用營養缽分苗。選擇5年以上未種過瓜類蔬菜的地塊種植,與其他蔬菜實行輪作。施用充分腐熟肥料,減少傷口。澆水時做到小水勤澆,避免大水漫灌。結瓜期應分期施肥,忌施入未腐熟的人糞尿。(2)化學防治:每/m?苗床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 8g處理畦面。用30%惡霉靈水劑 600~800倍液,在播種時噴淋1次,播種后10~15天再噴淋1次,本田灌根2次,在移栽時灌根1次,15天后再灌根1次。發病前或發病初期在發病初或發病前,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 500倍液或2%農抗120水劑 200倍液灌根,每株用藥液0.25kg,隔7~10天灌1次,連灌3次,防治效果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