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 介 英文名Elephant taro bacterial leaf spot 魔芋細菌性葉枯病是一常見的細菌性病害。 [為害癥狀]主要為害葉片,初在葉片上生黑褐色不規則形枯斑,致葉片扭曲,發病后期病斑融合成片,致葉片大量干枯,植株倒伏。 [病原]病原為油菜黃單胞菌魔芋致病變種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amorphophalli(Jindal,Patel et Singh)dye,異名X.conjac (Uyeda)Burk.,屬細菌。(1)形態。菌體桿狀,大小(0.4~0.7)×(0.7~1.8)μm,單生為主,兩端鈍圓,具1~2根單極生鞭毛。(2)特性。適宜生長溫度25~30℃,最高30~39℃,好氧。革蘭氏陰性。 [侵染]病原主要在土壤中的病殘體上越冬,借風雨傳播,高溫多雨及連作地易發病。 [發生規律]病原菌在土壤和球莖中越冬,翌年從氣孔或傷口侵入植株;田間自6月上中旬開始發病,8月下旬~9月上旬為發病高峰,之后,隨著氣溫下降,病害 逐漸停止發展;排水不良、植株過密用于此病的發生;蠐螬等地下害蟲為害,形成傷口易發此病,施肥過量加重病害流行。貯藏期間的流行是由田間收獲的帶病球莖 傳染引起。 [防治](1)農業防治。抓好種芋貯藏。貯窖選高燥地塊,采用“室外覆土蓋膜”貯藏法。選擇不積水地栽植,并做到深耕細耙,高壟深溝,小塊種植。(2)化學防治:①做好選種、曬種和浸種,精選健芋曬1~2天后用硫酸鏈霉素500mg/kg浸1小時,晾干下種。②加強檢查,及時施藥控制。發現中心病株立即挖除,并用鏈霉素400mg/kg灌淋病穴及周圍植株2次,每株每次0.5升藥液或用鏈霉素10000mg/kg注射植株,每株每次注入3~4ml藥液。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