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 介 英文名Mongolian gray weevil異名象鼻蟲、放牛小、灰老道、蒙古土象 蒙古灰象甲學(xué)名:Xylinophorus mongolicus Faust,屬鞘翅目,象甲科。為害食性較雜,能食害多種果木及農(nóng)作物,大約36科89種。北起黑龍江、內(nèi)蒙古、新疆,南至淮河附近,東達國境線,西至新疆。東北、內(nèi)蒙古密度較大。國外分布于朝鮮、蒙古、俄羅斯。 [為害癥狀]以成蟲取食棉苗的嫩尖和葉片,輕者把葉片食成缺刻或孔洞,重者把棉苗吃成光稈,造成缺苗斷壟。 [發(fā)生規(guī)律](1)發(fā)生世代:遼寧、河南2年1代。(2)越冬及蟲源:以成蟲和幼蟲于土中越冬。(3)發(fā)生因素:5月下旬幼蟲開始孵化,幼蟲生活于土中,為害植物地下部組織,至9月末做土室于內(nèi)越冬。次春繼續(xù)活動為害,至6月中旬開始老熟,做土室于內(nèi)化蛹。7月上開始羽化,不出土即在蛹室內(nèi)越冬,第3年4月出土。 [形態(tài)](1)成蟲:體長4~6mm,體色有土灰、土灰夾雜黑斑紋和暗黑3種,以土灰色的發(fā)生較普遍。口吻長而突出,中央有溝。后翅退化,兩鞘翅愈合不能活動。鞘翅卵圓形,有22條縱溝,溝間有斷斷續(xù)續(xù)的黑線。(2)卵:長橢圓形或長筒形,兩端鈍圓,長0.9~10mm,初產(chǎn)卵為黃白色,經(jīng)2~6天變?yōu)楹谏泄鉂伞?3)幼蟲:成熟幼蟲為乳白色,長6mm左右,體形似蠐螬,但胸足較短。(4)蛹:長5~6mm,橢圓形。 [習(xí)性](1)成蟲:成蟲后翅退化,不能飛翔,依靠爬行遷移,具假死性;早晨及傍晚為害,白天大部分時間隱藏于土壤裂縫中。卵產(chǎn)于表土中。在日平均氣溫10℃以上時,成蟲就可出現(xiàn)為害,尤以20℃左右時為害最重。在山東,5月上中旬當花生幼苗出土后,即咬食子葉及尚未伸展的嫩葉,從花生出苗到團棵期是為害盛期。幼蟲大多生活在耕作層以下的土中,對花生為害不大。 [防治](1)農(nóng)業(yè)防治:有條件的地方實行水旱輪作,可有效降低越冬幼蟲數(shù)量,減輕為害。利用蒙古灰象甲假死性可人工捕打集中處理,或者于斷頭中查找成蟲,人工捕殺。(2)物理防治:在受害重的田塊四周挖封鎖溝,溝寬、深各40cm,內(nèi)放新鮮或腐敗的雜草誘集成蟲集中殺死。(3)藥劑防治:在成蟲出土為害期或田間百株蟲量達30~50頭時澆灌或噴灑藥劑防治。視蟲情防治1~2次。藥劑可選用35%順豐2號乳油 1 000倍液,或10%氯氰菊酯1 5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 1 000倍液,或4.5%高效順反氯氰菊酯乳油 3 000倍液,或50%辛?氰乳油 2 000~3 000倍液,或90%敵百蟲1 000倍液。
更多問題,點擊聯(lián)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