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 介 英文名 西北麥蝽,學名Aelia sibirica Reuter。屬半翅目,蝽科。為害麥類、水稻等禾本科植物。國內發生區北起黑龍江、內蒙古、新疆,北限靠近北部邊境線;南面未過北緯35o,最南采地山西垣曲、陜西蒲城、甘肅武都、青海循化,東與前蘇聯東境、朝鮮北境鄰接,西向橫貫甘肅,達新疆西陲;寧夏、內蒙古、青海、新疆局部地方,密度較大,能造成~定損失國外分布于蒙古、前蘇聯,中亞、敘利亞、土耳其,歐洲。 [為害癥狀]成、若蟲刺吸寄主葉片汁液,受害麥苗葉片出現白斑或枯心,變黃枯萎,有的卷曲嚴重受害時,麥葉如被牲畜吃去尖端一般了甚至成片死亡后期被害,可造成白穗、籽粒不飽滿,減產30%~80% [發生規律](1)世代。甘肅一年發生1代,寧夏2~3代(2)越冬及蟲源:以成蟲賀若蟲在落葉、土塊、墻縫和芨芨草基部越冬(3)發生因素:一般生長茂盛的麥田蟲口密度大,陽坡地、麥茬地為害重 [形態](1)成蟲:成蟲體長9~11mm,體黃至黃褐色,背部密生黑色點刻頭較小,向前方突出,前端向下,前端尖且分裂,兩側有黑點中央有1條白色縱紋,由前胸背板直貫小盾片前胸背板稍隆起,前緣稍凹人,兩端稍向側方突出,小盾板發達如舌狀,長度超過腹背中央(2)卵:圓筒形,長1mm,初產時白色,逐漸變為土黃色、將孵化時呈鉛黑色。(3)若蟲:若蟲共5齡若蟲體長8~9mm,全體黑色,復眼紅色,腹節之間為黃色。 [習性]甘肅地區越冬成蟲、若蟲于5月初遷入麥田麥蝽活動取食要求較高的溫度,每天活動時間一般日出開始,夜間躲人麥田土壤裂縫、枯草下在風雨天氣不活動,夏季炎熱的天氣,中午往往在植株下部或土壤縫隙中潛伏成蟲交配后1天天即可產卵,卵多產于植株下部枯黃葉片背面,排成單列每雌蟲~生產卵1~2次,每次產卵11~12粒,卵期8天6月中旬若蟲大量孵化取食,受害麥苗葉片出現白斑,枯萎或卷曲小麥成熟時,成蟲及若蟲遷至芨芨草等雜草上寄生,9月上中旬后陸續越冬 [防治](1)農業防治。越冬蟲恢復活動以前,清除麥田附近的芨芨草深埋或燒毀,以減少蟲源。(2)藥劑防治。①必要時,用2.5%敵百蟲粉1kg,拌細砂20kg,撒入草叢②成蟲為害高峰期,向麥苗或芨芨草上噴撒2.5%敵百蟲粉,用22.5~30kg/hm210天后再噴1次,消滅初孵若蟲③必要時可噴灑2.5%保得乳油 2 500倍液。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