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 介 英文名Sagami spider mite 豆葉螨學名Tetranychus phaselus Ehara 屬蜱螨目,葉螨科。分布在北京、浙江、江蘇、四川、云南、湖北、福建、臺灣等省區。寄主:大豆、菜豆、律草、益母草。 [為害癥狀]在寄主葉背或卷須上吸食汁液,初葉面上出現白色斑痕,嚴重的致葉片干枯或呈火燒狀,造成嚴重減產。 [發生規律]北方年生10代左右,臺灣年生21代。以雌成螨在縫隙或雜草叢中越冬。5月下旬綻花時開始發生,夏季是發生盛期,增殖速度很快,冬季在豆科植物、雜草、茶樹近地面葉片上棲息,全年世代平均天數為41天,發育適溫17~18℃,卵期5~10天,從幼螨發育到成螨約5~10天。降雨少、天氣干旱的年份易發生。天敵有塔六點薊馬、鈍綏螨、食螨瓢蟲、中華草蛉、小花蝽等,對葉蝽種群數量有一定控制作用。連作地、管理粗放、田間及四周雜草多;氮肥使用過多或過遲,施用未腐熟的農家肥易發生蟲害。栽培過密,株行間通風透光差;干旱、少雨,氣溫適宜(20~30℃),有利于蟲害的發生與發展。 [形態]雌螨體長0.46mm,寬0.26mm。體橢圓形,深紅色,體側具黑斑。須肢端感器柱形,長是寬的2倍,背感器梭形,較端感器短。氣門溝末端彎曲成“V”形。26根背毛。雄螨體長0.32mm,寬0.16mm,體黃色,有黑斑,須肢端感器細長,長是寬的2.5倍,背感器短。陽具末端形成端錘。陽莖的遠側突起比近側突起長6~8倍,是與其他葉螨相區別的重要特征。 [習性]以成蟲在枯枝、落葉、枝干裂隙或雜草上越冬。 [防治](1)早春注意清除田內外枯枝落葉和雜草,減少蟲源。(2)注意蟲情監測,發現有少量受害,應及時摘除蟲葉燒毀,遇有天氣干旱要注意及時灌溉和施肥,促進植株生長,抑制葉螨增殖。(3)防治豆類別的害蟲時要防止殺傷葉螨的天敵,可選用葉蟬散、巴丹、巴沙等,盡量采用具生態選擇性的施藥方法進行點片挑治或局部施藥。有條件的可人工飼養和釋放捕食螨、草蚜等天敵。(4)當田間天敵不能有效控制時,應使用選擇性殺螨劑進行普治,在點片發生階段噴灑20%螨克乳油2000倍液或25%倍樂霸乳油1000?2000倍液、5%卡死克乳油1000~2000倍液、20%噠螨酮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注意輪換用藥,提倡使用20%復方瀏陽霉素乳油1000~1500倍液。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