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 介 英文名Taiwan yellow moth異名刺毛蟲 臺灣黃毒蛾又稱為刺毛蟲,學名Porthesia taiwanaShiraki,屬鱗翅目,毒蛾科。為害茶、桑、玉米、番茄、蘆筍、桃、蒲桃、梨、柑橘、番石榴、杏、梅、柿、咖啡等70多種植物。主要分布于臺灣、沖繩。 [為害癥狀]1~2齡幼蟲群集食葉成缺刻,或孔洞,后分散為害葉、花蕾、花及果實。成蟲群集吸食葡萄果實汁液。 [發生規律]臺灣年生8~9代,周年可見各生長期個體。夏季24~34天完成一代,冬季65~83天完成一代。6~7月份為發生盛期。卵期3~19天。幼蟲期13~55天,蛹期8~19天,初孵幼蟲群棲于植株上,3齡后逐漸分散。 [形態](1)成蟲。體長9~12mm,上翅黃色,有一些不太明顯的褐色小點;下翅淺黃白色。復眼圓且赤,前胸背部、前翅內緣具黃色密生的細毛。觸角羽狀,前翅中央從前緣至內緣具白色橫帶2條,后翅內緣及基部密生淡黃色長毛,腹部末端有橙黃色毛塊。觸角雙櫛齒狀。(2)卵。球形,初產淺黃色,孵化前暗褐色,卵塊呈帶狀,每塊20~80粒,分成2排黏有雌蟲黃色尾毛。(3)幼蟲。黃色,體長25mm,背部有1條紅色縱線,體側方有條明顯的橘紅色條紋,身體兩側有黑色突起,布滿刺毛。(4)蛹:幼蟲化蛹在絲質及鱗毛之繭內。蛹圓錐形,色淺具光澤。繭黃褐色。 生活習性 [習性](1)成蟲。成蟲有趨光性。卵塊帶狀,20~80粒排列2行,其上附有雌蛾黃色尾毛。卵期3~19天。(2)幼蟲。初孵幼蟲群棲于卵塊附近,3齡后逐漸分散。幼蟲期13~55天。 [防治]幼蟲3齡前噴灑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 1 5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 1 000~1 500倍液,或20%滅多威乳油 2 000倍液。采收前7天停止用藥。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