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ZT8IP%5DTDXW%60(LIF.jpg)
簡 介 英文名 茶發毛病在安徽、浙江、廣東、云南、貴州、湖南等省均有分布。 [為害癥狀]受害茶樹枝干上纏繞許多散亂無序的漆黑色毛發狀物,即病菌的菌索。病原以吸器固著于枝干表面,并伸入組織吸收養分,使嫩梢枯死。秋季在菌索上產生傘狀子實體。 [病原]病原為細柄小皮傘Marasmius equicrinisMull,屬擔子菌亞門。子實體形似小蘑菇,淡黃褐色,菌蓋直徑4~5mm,中央略凹陷。 為害茶樹、柑桔、桑、梨、桃、杏等多種果木。侵染循環 [侵染](1)病原越冬:病原以毛發狀菌索在茶樹枝葉上越冬。(2)傳播:春季溫濕度適宜時開始萌動生長,伸展到無病的枝條或葉片上引起初侵染。(3)發生時期:6~8月份產生子實體,并產生擔孢子,10月份達為害高峰,被害枝葉陸續枯死。 [發生規律]氣候溫暖潮濕,茶園茂密郁閉,通風不良,利于病害的發生。形態特征生活習性防治方法(1)農業防治:中耕除草,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氮肥,注意有機肥和無機肥的配合施用。發病重的茶園,提倡重剪或臺刈,剪掉的枝條集中燒毀。(2)化學防治:病害嚴重的茶園,于非采摘季節噴用0.5%~0.7%的石灰等量式倍式波爾多液。隔10~20天再噴1次。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