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 介 英文名Tea ring rot異名茶梢枯死病 茶輪斑病是茶樹的一種常見。發病樹生長勢衰弱,病葉質脆,容易脫落,各大茶區都有分布。 [為害癥狀]多發生在成葉或老葉的邊緣、葉尖或葉片的其他部位。發病初期為褐色、邊緣不明顯的斑塊,以后病斑逐漸擴大,呈圓形或半圓形或不規則的病斑,顏色呈灰、褐相間,較為明顯的同心輪紋,邊緣有褐色線,發病部位與健康部位分界線明顯。有的輪紋不明顯,而是一塊褐斑。后期病斑上輪生或散生有較大的煤污狀黑色小點,后期病葉質脆易落。 [病原]茶擬盤多毛孢Pestalotiopsis theae(Sawada) Steyaert,屬半知菌亞門。(1)形態:分生孢子盤埋生,后突破表皮外露,直徑120~180μm。分生孢子梗圓柱形,叢生。分生孢子紡錘形,大小(20~30)μm×(6~8)μm,有隔膜4個。附屬絲無色,基部粗,向上漸細。(2)特性:生長適溫為25~28℃,相對濕度為80%~85%,孢子發芽適溫為25℃。 (3)寄主:茶樹。侵染循環 [侵染]病原以菌絲或分生孢子盤在病組織中越冬,翌春在適宜環境下,產生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分生孢子在水滴中萌發,由傷口侵入葉片和枝梢,并在組織中擴展蔓延,產生病斑,以后病斑又形成孢子,進行再侵染。 [發生規律](1)寄主抗性。品種間抗病性差異明顯。(2)環境因素。該病屬高溫高濕型病害,氣溫25~28℃,相對濕度85%~87%利于發病,以夏秋季發病較多。(3)栽培因素:①排水不良的低洼茶園、苗圃以及密植茶園,發病重。②病菌常為害生長衰弱的茶樹,由于修剪或機采造成較多的傷口、蟲害嚴重或管理粗放的茶園,茶發病也較多。③管理粗放、施肥不當或肥料不足、土壤板結的茶園發病往往較重。形態特征生活習性防治方法(1)農業防治:選用龍井長葉、藤茶、茵香茶、毛蟹等較抗病或耐病品種。雨后及時排水,防止濕氣滯留。加強茶園管理,勤除雜草,降低園中濕度。修剪及機采后,應及時噴藥保護切口,并及時治蟲,可以減少侵染。(2)化學防治:采茶后或發病初期噴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 1 500倍液,或50%多?霉威可濕性粉劑 1 0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 1 000倍液,或80%敵菌丹可濕性粉劑 1 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 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 1 000倍液。隔10天噴1次,連續2~3次。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