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 介 英文名Beet yellows virus 甜菜黃化病毒病在西北、華北、東北甜菜產區均有發生。一般年份發病率50%~60%,塊根減產20%~25%,含糖量下降2~4度,種子減產30%。 [為害癥狀]首先在靠近葉尖或葉緣部分出現明脈隨后葉脈間退色斑塊。斑塊擴大,愈合成片,逐漸向葉下部發展,全葉變成黃色。病葉變厚而脆;在天氣干旱的時候,健葉萎垂而病葉則直立。有時在一些嚴重發病的病葉上,在葉背主脈上可見有變黑壞死情形。病葉全部變黃后,葉片逐漸轉為黯淡,這時一些雜菌便隨之侵染,形成無數黑褐色霉斑,這些病斑近圓形或不規則形,有時有輪紋,病葉最后枯萎卷縮。 [病原]甜菜黃化病毒Beet mild yellowing virus,簡稱BMYV。病毒的致死溫度為90~95℃,稀釋終點為100 000,體外保毒期為6天。這種病毒雖然可以用汁液接種,但是非常困難。在田間主要依靠蚜蟲傳播,如果條件適宜,蚜蟲經7~15分鐘放飼后,即能傳病,但一般要經半小時以上的飼育。飼育愈久,接種成功愈大,飼育6小時后能達到其傳病力的最高點。傳毒蚜蟲的種類很多,主要的是桃蚜及蠶豆蚜。 [侵染]病毒在留種植株、菠菜及當地的一些雜草,特別是藜科和莧科雜草上越冬。帶病的采種 區供給了蚜蟲以初次侵染的病原毒,凡離采種地區愈近的地區發病愈多,愈遠的地區發病愈少。 [發生規律]環境主要影響蚜蟲的發生與活動,因而影響病害的發生;氣候干旱,蚜蟲繁殖快,活動性強,病害發生就重。肥料和發病亦有關系,缺磷、鉀肥的甜菜,發病特別嚴重,而多施綠肥和廄肥的地區,病害則較輕。密植程度和發病有關,適當密植可以減輕發病。由于病株耗水量大,發病后勤加灌溉,可以減輕損失。栽培高粱、玉米等保護作物,妨礙蚜蟲活動,有減輕病害的作用。形態特征生活習性防治方法(1)農業防治:選用抗病或耐病品種。采種區與普通生產區隔離是防治甜菜黃化病毒病的主要措施。及時清除雜草,減少蚜蟲發生量和毒源,是控制病毒傳播的重要措施。適期早播、適當追施氮肥和增施磷肥,提高植株抗病力。(2)化學防治:噴藥防治傳病的蚜蟲,在蚜蟲出現期和遷飛期,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2 000倍液、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 000~3 000倍液。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