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 介 英文名Japanese wax Scale異名日本蠟蚧、棗龜蠟蚧、日本龜蠟蚧 學(xué)名Ceroplastes japonicusGreen屬同翅目,蠟蚧科。為害茶、棗、柿、柑橘、無花果、芒果、蘋果、梨、山楂、桃、杏、李、櫻桃、梅、石榴、栗、等100多種植物。分布于北限大致在北緯40o附近,沿河北、山西、陜西北部而至甘肅蘭州,又在黑龍江、遼寧、內(nèi)蒙古等地的溫室中,亦可采到;南抵臺灣及廣東、廣西、云南,東面濱海,西達四川、云南西側(cè)。華北、華中局部地方,密度頗大。國外分布于日本、印度、斯里蘭卡、巴勒斯坦、西高加索,并已隨苗木運輸傳至美國南部。 [為害癥狀]若蟲和雌成蟲刺吸枝、葉汁液,排泄蜜露常誘致煤污病發(fā)生,削弱樹勢重者枝條枯死。 [發(fā)生規(guī)律](1)發(fā)生世代。每年發(fā)生1代。(2)越冬:以受精雌蟲主要在1~2每年發(fā)生枝上越冬。(3)發(fā)生時期。為害發(fā)芽時開始為害,蟲體迅速膨大,成熟后產(chǎn)卵于腹下,產(chǎn)卵盛期。南京5月中旬,山東6月上中旬,河南6月中旬,山西6月中下旬。8月初雌雄開始性分化,8月中旬至9月為雄化蛹期,羽化期為8月下旬至10月上旬。 [形態(tài)](1)成蟲。雌成蟲介殼長約3~4mm,近圓形,背面隆起,覆蓋很厚的白色蠟質(zhì),上有龜甲狀淺凹紋,分成4塊,周圍有8個粗糙短突起,有半透明翅1對,紅褐色。雄成蟲紫紅色,有半透明翅1對,體長約1mm,眼黑色,足細長。雄蟲蠟殼較小,呈放射狀。(2)卵。卵長約0.5mm,橢圓形,淡橙紅色。(3)若蟲。初孵若蟲體長0.4mm,橢圓形扁平、淡紅褐色,觸角和足發(fā)達灰白色,腹末有1對長毛。固定1天后開始泌蠟絲,7~10天形成蠟殼,周邊有12~15個蠟角。后期蠟殼加厚雌雄形態(tài)分化,雌與雌成蟲相似,雄蠟殼長橢圓形,周圍有13個蠟角似星芒狀。(4)蛹。雄蛹梭形,長1mm,棕色。繭長1.5mm,橢圓形,白色綿狀。 [防治](1)農(nóng)業(yè)防治可在春季重剪枝葉,加強肥培,促發(fā)強壯新梢,恢復(fù)樹勢。(2) 生物防治。保護利用天敵,已發(fā)現(xiàn)天敵有紅蠟蚧扁角跳小蜂、紅帽蠟蚧扁角跳小蜂、霍氏扁角跳小蜂、黃色花翅跳小蜂、雙帶無軟鱗跳小蜂、夏威夷軟蚧蚜小蜂等。(3) 藥劑防治。5月下旬到6月中旬每隔10~15天左右噴藥1次,連續(xù)2~3次,蚧蟲幼小時可噴機油或柴油100~200倍液;或50%稻豐散乳油 1 000~2 000倍液,或40%氧化樂果乳油 1 000倍液。藥液中加入1%~2%機油乳劑可大大提高效果。蚧蟲較大時可用茶餅松脂合劑10倍液;松脂合劑16~18倍
更多問題,點擊聯(lián)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