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Onion thrips 異名菜薊馬,蔥帶薊馬 蔥薊馬Thrips alliorum (Priesner)屬纓翅目,薊馬科。為害大蔥、蒜、馬鈴薯、煙草、棉花,以及桑、桃、梨、杏、棗等。國內(nèi)分布遍于所有省、區(qū)。 [為害癥狀]被害葉面形成密集小白點或長條形斑紋,嚴重時蔥葉扭曲枯黃,大蒜嫩葉及受害新根停止生長。 [發(fā)生規(guī)律](1)發(fā)生世代。東北每年發(fā)生3~4代,山東6~10代,長江流域10代以上。每代歷期20天左右。(2)越冬。以成、幼蟲及偽蛹在枯葉或土中越冬。(3)發(fā)生時期。河南、山東、江蘇5月中下旬至6月上中旬進入為害盛期。(4)環(huán)境因素。在25℃左右,相對濕度60%以下時,有利于蔥薊馬發(fā)生,高溫高濕則發(fā)生量較少。 [形態(tài)](1)成蟲。體長1.0~1.3mm,體黃褐色,背面色深。復眼紫紅色,單眼3個,呈三角形排列,單眼間鬃靠近三角形連線外緣。觸角7節(jié),灰褐色,第2節(jié)色較濃。前胸背板兩后角各有粗而長的鬃1對。翅狹長,淡黃色,透明,前翅端半部有前脈端鬃4~6根,后脈鬃14~17根,均勻排列。下腹部第2~8節(jié)背面前沿各有栗色橫紋一條。(2)卵。長約0.12mm,黃綠色,腎形。(3)若蟲。略似成蟲,共4齡。1齡若蟲體長約0.37mm,白色透明;2齡若蟲體長0.9mm,淺黃至深黃色;3齡若蟲(前蛹)和4齡若蟲(偽蛹)與2齡若蟲相似,但不活動,有明顯的翅芽。 [習性](1)成蟲。成蟲活潑,飛翔能力強,多在上午9點鐘前和下午4點鐘以后聚集在葉片上為害。雌蟲可行孤雌生殖,將卵產(chǎn)于蔥、蒜葉肉組織中。(2)幼蟲。初孵幼蟲集中在葉基部為害,稍大即分散。 [防治](1)農(nóng)業(yè)防治。減少初孵若蟲隱匿場所。用腐熟廄肥作基肥,苗期追施磷鉀肥,促使植株健壯,增強植株抗性,加速傷口愈合。加強中耕管理,及時灌水和中耕除草,清潔田園,惡化薊馬的生存環(huán)境。(2)化學防治。幼苗期、花芽分化期噴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2 000倍液。初發(fā)期噴1.8%阿維菌素乳油 2 500~3 000倍液,或60%勁丹可溶性粉劑3 000倍液,隔7天噴1次,連續(xù)3~4次。
更多問題,點擊聯(lián)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