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Chinese chives rust 韭菜銹病是韭菜的一種常見病害,分布廣泛。 [為害癥狀]主要危害葉片、花梗。病初在植株表皮上產生橙黃色隆起的點狀病斑,紡錘形至橢圓形,即夏孢子堆。病斑邊緣有黃色暈環(huán),后發(fā)展成瘡斑狀,再后表皮縱裂,散出橙黃色粉末,亦即夏孢子。在葉正反兩面均可發(fā)病,嚴重時幾乎連成片,稍觸動,可見橙黃色夏孢子呈霧狀散開。 [病原]病原為蔥柄銹菌Puccinia allii (DC.)Rudolphi,屬擔子菌亞門真菌。夏孢子淡褐色,橢圓形,大小(19.2~32)μm×(16~25.9)μm。冬孢子黑色至黑褐色,長筒形,大小(42~70)μm×26μm。 [侵染]在南方病菌以菌絲體及夏孢子在寄主植物或病殘體上越冬越夏;冬季溫暖,有利于病菌越冬;夏季低溫多雨有利于越夏。春秋兩季發(fā)病嚴重。種植過密,偏施氮肥,鉀肥不足發(fā)病也重。 [發(fā)生規(guī)律](1)環(huán)境因素。溫暖濕潤,露多霧大發(fā)病重。(2)栽培因素:種植過密,氮肥過多,鉀肥不足,發(fā)病重。 [防治](1)農業(yè)防治。實行輪作,以減少菌源累積。合理密植,做到通風透光良好。雨后及時排水,防止田間濕度過高。多施磷、鉀肥,提高抗病力。收獲時盡可能低割,注意清潔畦面。(2)化學防治:發(fā)病初期噴45%硫磺懸浮劑 400倍液,或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 1 500倍液,或20%三唑酮乳油 2 000倍液,或25%敵力脫乳油 3 000倍液。隔10天噴1次,連續(xù)1~2次。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