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 介 英文名Eggplant southern bacterial wilt異名茄子細菌性枯萎病 茄子青枯病是茄子的一種主要病害。長江流域普遍受害,可減產20%~30%,嚴重時達50%~60%。 [為害癥狀]病株苗期不表現癥狀,到開花結果期才開始發病。(1)整株。發病初期個別枝條的頂部葉片萎蔫,隨后下部葉片凋萎,中部葉片凋萎最遲,但葉片仍保持綠色。病株最初僅白天萎蔫,傍晚以后恢復正常,后逐漸擴展到整株。初期葉片枝條呈淡綠色,中后期植株呈青枯狀凋萎,后期變褐焦枯。2~3天病株即行死亡,若氣溫較低,土壤含水量較大或連日陰雨的條件下,病株可持續1周左右才枯死。(2)莖基部。病株莖基部木質變褐,后發展到上面枝條的木質部,枝條髓部大多腐爛空心。濕度大時或經過保濕,病莖橫切面用手擠壓有乳白色的黏液滲出,這是本病重要特征。 [病原]病原為青枯假單孢菌Pseudomonas solanacearu (Smith)Smith.屬細菌。(1)形態。短桿狀,單胞,兩端圓,大小(0.9~2.0)μm×(0.5~0.8)μm,極生1~3根鞭毛。(2)特性。革蘭氏染色陰性,病原能利用多種糖產生酸,不能液化明膠,能使硝酸鹽還原。病原生長適溫30~37℃,最高41℃,最低10℃,52℃經10分鐘致死。病原在種子或寄主體內可存活200天左右,一旦脫離寄主只能存活2天,但在土壤中則可存活14個月至6年之久。 [侵染]病原主要在土壤中越冬。第2年隨雨水、灌溉水及土壤傳播。從寄主根部或莖基部傷口侵入,在導管里繁殖蔓延。 [發生規律](1)氣候因素。高溫高濕是該病發生條件。土溫25℃時,田間發病出現高峰。(2)栽培因素。保護地蔬菜栽培中發生嚴重。酸性土壤發病重,連作及灌水不當、定植傷根、地下害蟲多,發病重。 [防治](1)種子處理:種子用50%琥膠肥酸銅可濕性粉劑 500倍液浸種10~15分鐘,洗凈后催芽播種?;蛳葘⒎N子在冷水中預浸3~4小時,再放入體積為其5~6倍的55℃溫水中,連續攪拌15分鐘后,取出種子立即用清水降溫后沖洗干凈,晾干播種或催芽后播種。(2)農業防治。棚室栽培時要進行土壤處理,在農閑時,深翻晾曬以往發病的棚室,可用碳酸氫銨進行土壤消毒。具體方法是先將菜畦澆濕,每公頃用碳酸氫銨750kg均勻撒在土表上,并覆蓋塑料薄膜,5~7天后揭開薄膜即可。也可結合整地每公頃施生石灰750~1500kg進行土壤改良和消毒。實行與十字花科或禾本科作物4年以上輪作,最好進行水旱輪作。選用無病種子或耐病品種。用無病土育苗,選擇前茬未種過茄科作物的地塊育苗,最好用營養缽或營養袋育苗,減少定植傷根。采用大壟雙行栽培。及時拔除病株,防止病害蔓延,在病穴上撒少許石灰防止病原擴散。(3)化學防治。防治茄子青枯病以預防為主,播種前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 1 000倍液噴灑苗床定植后青萎散粉劑500倍液,或72%農用鏈霉素可溶性粉劑225g/hm?,或72%新植霉素可濕性粉劑 225g/hm?對水灌根。每隔10天灌1次,連續3~4次。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