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 介 英文名Pumpkin anthracnose 南瓜炭疽病是南瓜上的主要病害。 [為害癥狀](1)幼苗。病苗子葉上出現褐色圓形病斑,蔓延至幼莖莖基部縊縮而造成猝倒。(2)病葉。初呈水浸狀圓形病斑,后呈黃褐色,偶有同心輪紋外圍有一紫黑色暈圈。(3)莖或葉柄。病斑長圓形凹陷,初呈水浸狀黃褐色后變成黑色,病斑蔓延莖周圍,則植株枯死。(4)果實。病斑初呈暗綠色水浸狀小斑點,擴大后呈圓形或橢圓形,暗褐至黑褐色,凹陷,龜裂,濕度大時中部產生紅色黏質物。 [病原]病原為葫蘆科刺盤孢Colletotrichum orbiculare (Berk.& Mont.)Arx.。孢子萌發適溫22~27℃,病原生長適溫24℃,8℃以下,30℃以上即停止生長。 [侵染](1)越冬與初侵染源。侵染病原主要以菌絲體或擬菌核在種子上或隨病殘株在田間越冬。第2年條件適宜時,產生大量分生孢子,成為初侵染源。后病部又能形成分生孢子盤及分生孢子,造成再次侵染。(2)傳播特點。病原分生孢子傳播主要依靠雨水或地面流水的沖濺,故一般貼近地面的葉片首先發病。 [發生規律]濕度發病的主要因素。持續87%~95%的高濕時,病原潛育期只需3天,濕度越低,則病原潛育期越長。覆膜種植的南瓜比未覆膜的發病輕。防治不及時,2~3天后病害明顯加重。 [防治](1)農業防治。采用地膜覆蓋栽培技術,可減輕病害。(3)化學防治。發病初期每公頃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 1500g,每隔7天噴1次,共噴2~3次。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