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ZT8IP%5DTDXW%60(LIF.jpg)
簡 介 英文名 立枯病是山楂主要病害。 [為害癥狀]山楂立枯病由于侵染時期不同,有碎倒和立枯兩種類型。幼苗剛出土,組織幼嫩時感病,在根頸處發(fā)生水漬狀病斑,幼苗倒伏,即為碎倒型。在幼苗組織已木質(zhì)化后發(fā)病,根部腐爛,莖葉枯黃,但不倒伏,則為立枯型。 [病原]病原為立枯絲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n,屬半知菌亞門絲核菌。有性階段為擔子菌亞門、薄膜革菌屬Pellicularia,在自然條件下,一般不易見到。(1)形態(tài):菌絲有隔膜,初無色,老熟時呈淺褐色至黃褐色。菌絲分枝處往往成直角,分枝基部略溢縮。老菌絲常呈一連串桶形細胞,由桶形細胞的菌絲交織在一起而成褐色菌核。(2)特性。此菌生長適溫為17~18℃,在12℃以下或30℃以上時受抑制,高溫有利于菌絲的生長蔓延。 (3)寄主。除危害山楂外,還可危害蘋果、柑橘、松、杉、棉、麻等200余種植物。 [侵染]山楂立枯病菌以菌絲體或菌核在土壤或病殘體上越冬。隨流水、肥料等傳播。 [發(fā)生規(guī)律]潮濕低溫,土壤板結(jié)容易加重病情。塑料柵育苗以及幼苗過密時發(fā)病較重,用鋸末育苗發(fā)病則輕。 [防治](1)農(nóng)業(yè)防治:選擇土壤疏松、富含有機質(zhì)藥園地育苗,并實行輪作,避免和瓜類、豆類重茬。在幼苗出土20天后,嚴格控制灌水。在幼苗2~3個真葉和4~5個真葉時,分別灌施1%硫酸亞鐵液。(2)藥劑防治:用1.5%多菌靈,或40%拌種靈,按種子量的1%拌種。發(fā)病初期,用敵克松1000倍液噴霧防治。
更多問題,點擊聯(lián)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