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 介 英文名Jujube leafscorch 棗焦葉病是棗樹重要病害,對樹勢和產量影響較大。在河南、甘肅、內蒙、安徽、浙江等均有發生。 [為害癥狀](1)葉片。發病葉片由綠轉黃,病斑多發生在葉尖、葉緣,初為淡黃色,漸變褐色,呈不規則圓形,后期病斑出現典型的輪紋狀,散生粒狀小黑點。發病嚴重時,葉片全部脫落,或變為黑褐色,失去光合作用能力,只剩少量幼果掛于棗吊。(2)果實。棗吊頂部壞死焦枯。幼果瘦小、早落。(2)植株。重病樹在9月中下旬出現二次萌芽,新葉發出后,重新感染發病。 [病原]病原為膠孢炭疽菌Gloeosporium frucrigenum Berk.屬半知菌亞門真菌。有性階段為圍小叢殼菌Glomerella Cingulata (stonem) Spauld & Schrenk.屬子囊菌亞門真菌。 [侵染]病原以菌絲及分生孢子在棗樹宿存棗吊上越冬,5月中旬開始初侵染,借風力、雨水、昆蟲傳播,從傷口、氣孔侵入。該病為多循環、局部侵染病害。 [發生規律](1)時期。6月中旬至7月中旬為發病盛期,8月中旬以后感病率開始下降,9月中旬以后葉片不再發病。(2)品種。雞心棗最為敏感,灰棗次之,九月青比較抗病。梨棗重于冬棗。冬棗園發病較輕,梨棗園焦葉病發生普遍。(3)氣候。高溫高濕,利于發生和流行。發病高峰期如降水次數多,蔓延速度快。(4)栽培因素。水肥條件差,棗園間作,發病重。 [防治](1)農業防治:結合冬季修剪,剪除樹上宿存的棗吊,收集枯枝落葉,集中燒毀。加強棗園水肥管理、搞好健身栽培。(2)藥劑防治:未發病或初發病棗園,在發病盛期噴施40%大生M-45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發病較重棗園噴50%葉枯凈400倍液,或40%抗枯寧400倍液,隔10~15天噴1次。及時防治桃小綠葉蟬。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